close

全體.jpg 

〈照片來源:官方部落格〉

11/22 15:00~17:00 第一集重播

官方部落格:http://blog.yam.com/timememory

自從華視的《歡喜來逗陣》發生見好不收、歹戲拖棚的慘案,中視的《牽牛花開的日子》換編劇導致原本溫馨感人的劇情走向玫瑰瞳鈴眼調調後,原本對八點檔不再抱著希望了,但是不死心的看了幾集中視《光陰的故事》後,又決定繼續追下去啦!(李小胖:其實你是擺脫不掉電視吧!)

這齣戲真的要大推。故事是從民國54年開始,敘述一群生活在眷村的人的生活,不過從第二集開始,時代背景就到民國71年,以陳怡蓉、楊一展、賴雅妍他們主演的高中生時期為主軸。戲裡可以看到很多當時生活的面貌,剛好搭上現在流行的復古風。此外戲中很多片段的背景音樂都是用民歌,也符合那個民歌掘起的年代喔。

雖然時間背景在民國七○年代(我那時都還沒上小學),不過很多元素離我們並不遙遠,尤其第一集是著重在童星演的小學時期,點穴遊戲、柑仔店的抽抽樂、打彈珠、考試不及格被打手心......都會讓人懷念起小時候的生活。

除了描繪高中生的青澀,對於他們的上一代,也就是四、五年級的上一輩,也有深刻的著墨。住在村子裡的有孫家、陶家、馮家、張家、朱家,那時很多人都是隨著政府從大陸來到台灣,因此有像馮媽(吳玟萱飾)那樣想家卻回不去因此而失心瘋的人,也有像陶爸陶媽(黃仲崑、夏禕)安家立命、做著生意的人,當然也有像孫爸孫媽(樊光耀、黃嘉千)是外省人和本省人融合的故事。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故事,而聯繫者彼此的就是他們互相幫助、互相扶持的情感。

那時日子雖然苦,但是大家樂天知命,當時的爸媽們心裡想的都是要讓孩子上大學,不懂怎麼和孩子溝通,老師說的都是對的,相信不打不成器──其實現在的爸媽很多何嘗不是這樣呢?

至於劇中的青春一輩(就是現在的四五年級生),演得也很有趣,雖然他們不像現在有豐富多元的娛樂,但是相比起來,談的戀愛似乎也更單純許多,只是那時民風保守,參加個舞會還要偷偷摸摸,女生跟男生出去會被說閒話,還有專門交筆友的小本雜誌,這些都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的吧!還有,那時騎機車不用戴安全帽..XD

我覺得整部戲,質感並不算好,場景、道具、服裝可以再講究一點會更好,但瑕不掩瑜,好劇本還是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,每集劇情有溫馨、有搞笑,有時也令人鼻酸,比那些打打殺殺、爾虞我詐的劇情好看太多了。

還沒看過的人一定要看,尤其是第一集,還有配上王偉忠的旁白,超有連環泡的FU啊!

P.S.這齣的編劇也編過《深情密碼》、《天堂來的孩子》。

 

圖說:第一集中,過年時小孩們在柑仔店玩抽獎。

149113a3d66200.jpg 

 11/27 -新增一點感想

看到現在已經第十集了,還是要大推這部戲。

編劇的功力真的很深厚,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很鮮明又真實,就像我們身邊的人,甚至是自己。每個角色甚至都可以拿出來分析,許多角色的個性都是由自身家庭或外來壓力所造成,也因此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,他們都不完美,但是又非常可愛。

發生在裡面的故事也很貼近現實的生活,不管是孩子們讀書的壓力、對愛情的憧憬,還有大人們對孩子教養的態度,都還是很值得現在的我們探討。像陶家的二兒子復華,從小不用父母操心,書念得好又乖巧,因此家人都將他視為光宗耀祖的希望,但是誰也沒想到在他安靜認分的背後,又隱藏了多大的壓力。美麗聰明的汪茜茜,因為爸爸的去世、媽媽的改嫁,造成她心裡一直有一道牆,明明是喜歡繼父的,但又倔強地不想承認,外表堅強好勝的她,其實更需要安全感。

而孫一美跟陶復邦應該就是幸福孩子的代表,他們的家庭相對來說比較健全,雖然一美呆呆傻傻的,但是善良單純沒心機;復邦雖然頑皮常惹禍,但是講義氣又孝順顧家,也一直將爸爸視為一個典型(劇中的一些父子、母女情節我覺得也是很有趣的地方)。

還有其他角色就不多說了。每個演員都演得很活,一些細膩的表情和動作演得很到位,像黃仲崑詮釋的陶爸,我覺得跟上一代的爸爸就很像,不擅長表達感情,在家都扮黑臉,但是心裡其實都很想親近小孩,只是「一個大男人說什麼愛啊!」。黃嘉千演的孫媽簡直是所有媽媽的代言人了吧,愛碎念、老是管東管西,常常威脅小孩可是常常沒效,偷看小孩日記被抓包還理直氣壯....但我們都知道她會說:「我還不都是為了你們好~」

媽呀!一部電視劇我可以寫這麼多,真的是好看啦!

現在的電視台,有了收視率才是一切, 所以大家一起用行動支持好戲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hb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